基本认知
程序员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抽象思维
三大机制:封装,隐藏内部实现、继承,复用现有代码、多态,改写对象行为
人类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通常的方案:分解,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已知的、可解决的简单问题、抽象,忽视问题的非本质细节,处理泛化的、理想的对象模型
复用,不重复造轮子
面向对象构建方式能够更适用软件的变化
面向对象设计的几个原则
- 依赖倒置原则(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,DIP)
- 在传统的应用架构中,低层次的组件设计用于被高层次的组件使用,这一点提供了逐步的构建一个复杂系统的可能。在这种结构下,高层次的组件直接依赖于低层次的组件去实现一些任务。这种对于低层次组件的依赖限制了高层次组件被重用的可行性
- 高层次的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,两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
- 抽象接口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实现。而具体实现则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
- 开放封闭原则(Open close principle,OCP)
- 对扩展开放,对更改关闭
- 类模块可扩展,但不可修改
- 单一职责原则(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,SRP)
- 每个类都应该有一个单一的功能,该功能应该由这个类完全封装起来
- 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
- Liskov替换原则(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,LSP)
-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基类(IS-A)
- 继承表达类型抽象
- 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-segregation principles,ISP)
-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它们不用的方法
- 接口应小而完备
-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,而不是类继承
- 类继承通常为“白箱复用”,对象组合通常为“黑箱复用”
- 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,子类父类耦合度高
- 而对象组合则只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,耦合
度低
- 封装变化点
-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,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
一侧进行修改,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的影响,从而实现层
次间的松耦合
-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,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
- 针对接口编程,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
- 不将变量类型声明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类,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。
- 客户程序无需获知对象的具体类型,只需要知道对象所具有的
接口。 - 减少系统中各部分的依赖关系,从而实现“高内聚、松耦合”
的类型设计方案
从低到高的设计经验
- 设计习语(Design Idioms)
- Design Idioms 描述与特定编程语言相关的低层模式,技巧,
惯用法 - 诸如《effective C++》《more effective C++》中的技巧
- Design Idioms 描述与特定编程语言相关的低层模式,技巧,
- 设计模式(Design Patterns)
- Design Patterns主要描述的是“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
织关系,包括它们的角色、职责、协作方式等方面
- Design Patterns主要描述的是“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
- 架构模式 (Architectural Patterns)
- Architectural Patterns描述系统中与基本结构组织关系密切的
高层模式,包括子系统划分,职责,以及如何组织它们之间关
系的规则
- Architectural Patterns描述系统中与基本结构组织关系密切的